“外呼机器人”赛道崛起,市面上冒出了很多新兴项目。 首先,呼来客电话机器人要识别用户所说的内容,然后判断其意图,进行多轮对话,回复时将文字合成声音输出。这个过程中,涉及到语音识别(ASR)、语意理解(NLP)、语音合成(TTS)等技术,呼来客是在开源架构的基础上,做了自研发优化。前期通过大量数据训练机器对用户的意图进行识别,现阶段准确率在80%。至于机器人的回答,为了保证可控性,限制在话术库内,话术库已开放给企业自己,可自行迭代更新。 目前呼来客已服务了1.1万家企业客户,从应用场景上划分,呼出通话中1/3属于企业营销拓客,1/3属于金融催收,1/3是客户关爱。 呼来客提供的不仅是坐席机器人,还包括智能营销解决方案。“电话呼叫本身就属于一种投放,”呼来客公司方总告知,呼来客前期帮企业分析哪些业务适用于电话销售,然后进行内容策划、文案梳理,还会针对用户画像制定投放策略,后期负责追踪统计效果,进行量化分析。“比如,客户若想一通电话就让用户买房,显然不太实际。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引导让其关注公众号,或者是邀约到现场,对客户来说就是很大的转化。”在触达C端用户时,除了电话,呼来客还在通过小程序进行。 方总认为,企业较初使用电话机器人,看重的是提高效率,当市面上的服务商产品趋同后,企业的关注点便会转为效果。毕竟一个活人客服带来的价值会**机器人的机械对话。包括前期的策划梳理,呼来客也都是在整体优化效果。方总透露,目前呼来客的电话机器人已经可以实现真人30-70%的效果。 市场竞争同质化是一方面,还有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是国家政策。今年8月份,《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》出台,其中规定“企业开展商业营销外呼的,应当征得用户同意,建立用户白名单并留存相关依据……” 对此,方总表示,呼来客之所以定位大企业客户,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合规。比如银行客户,他们在用户办卡的时候,已经签署过协议,授权日后的电话回访、电话关怀等。而小企业,有些还在采取盲打号段的方法进行销售外呼,确有合规风险,该政策会对其影响较大。而目前,在呼来客的收入中,大企业客户占主要部分。 具体到产品形态上,对大企业,呼来客支持私有化部署,数据在本地化进行训练;同时有通用的SaaS平台,可以给小企业使用。此外,还会有人员驻场的服务。收费则是按照机器人坐席+服务费进行,基本不赚取话费差价。